深圳积极探索都市水务管理新模式
深圳全力推动单一治水向系统治水转变,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传统水务向智慧水务转变,部门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初步探索出一套都市水务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深圳市转变治水重点,以水污染治理为突破口,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2016 年、2017 年、2018 年我市分别完成治水投资 111.04 亿元、197.9 亿元、392 亿元,3年累计新建污水管网 5897 公里,超过历史总和;大力推进水质净化厂的新建和拓建,全市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 622 万吨/日,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同时,大力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仅去年一年就治理了 146 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
在治水的同时,深圳市积极贯彻“水城融合”思路,大力开展生态河岸、生态海堤建设。通过拓展岸线空间、硬化去除、中水回补等措施,逐步重塑驳岸、改善水质、提升景观,建立人与水的友好联结,深圳湾、福田河、大沙河等一大批河流水域与城市景观有机融合,成为游人如织的“网红打卡地”。
2019 年,深圳面临的治水任务更加艰巨,市委市政府将 2019 年确定为“水污染治理决战年”,全年预计投资近 500 亿元,确保决战决胜。
摘自 给水排水
智慧水务,已经饱和的市场?
2018 年无疑是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理念兴起的一年。在此大背景下,“智慧”的理念被炒得火热,智慧交通、智慧消防、智慧水务,应运而生。
1.水务行业的专业性壁垒,尤其明显
2.水务行业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
不同于冷冰冰的结构,水体的流动性决定了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在水务行业,尤其是考虑到城市的排水管网、河流时,存在着水文产汇流、水动力的特殊概念。
以下图为例,下雨时,降雨落到地表,经过截留、入渗、蒸散发等过程,会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随着地势流动,会就近汇入到最近的雨水篦子或检查井,进入到地下管网中,以上便是粗略的水文产汇流过程。在进入管网之后,水往低处流,最终会汇到最下游的出水口,水体在管道中的流动,便是管网水动力的过程。
3. 自下而上的智慧水务发展路径存在什么问题
从物联网架构的角度出发,物联网可粗分为三层,即感知层、网络(连接)层和应用层。物联网层次架构。
当前的自下而上的智慧水务发展路径,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应用层专业性的东西,认识过于浅薄,不仅如此,甚至从这些赶智慧水务风口的公司内部来讲,领导们对应用层的专业性,根本上就缺少重视。
4.谁来主导j9九游会官方的解决方案的形成
当前的问题在于,实际主导智慧水务建设的公司,由于本身的性质和定位,大多遵从自下而上的智慧水务建设路径,且缺乏对应用层水务专业性的咨询能力。对于这些公司而言,如果后期想深入智慧水务应用,组建一支小而精的、由水务专业人才组成的咨询团队,是必须的。
本质上来说,智慧水务是水务与 ict 结合的产物,水务代表了行业专业性的咨询力量,ict 则代表了先进的开发能力,由谁来定需求、谁来主导系统框架,最终决定了发展的上限。
当前遇到的种种问题,谁能在二者之间架起桥梁,谁能打破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之间的壁垒,形成强有力的联合j9九游会官方的解决方案,谁就能占据先机。
摘自 国能智慧网
城市智慧水务建设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1.智慧水务的体系结构
智慧水务监测体系
监测体系主要应该包含四个部分,包括防汛、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管理。智慧水务监测体系更应该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例如利用一些新兴技术,比如遥感、卫星、物联网等,建立起智能的感知体系,以此来确保信息的互通和资源的共享,形成一体化的立体智能监测体系。
智慧水务控制体系
供水控制体系主要是指城市内部的供水控制体系,不仅与水源的控制息息相关也与排水系统息息相关。排水控制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污水的排放收集管制和处理体系,使其不要污染环境,可以多循环利用。生态河湖控制体系主要包含主要的生态廊道和一些比较典型的流域的管制。
智慧水务数据中心
智慧水务数据中心功能体系:智慧水务功能体系应考虑日常状态下和应急状态下两种情况,建立起来的智能服务系统是以资源体系为基本构建起来,包括智能感知、智能仿真、智能诊断、智能预警、智能调度、智能处置和智能控制七个循环阶段来进行。
智慧水务应用体系
应用体系主要是面向公众、政府以及业务部门,强调的是服务对象,在智能水务底层结构建立完备之际,如何来与有关的服务对象进行打交道,这是应用体系需要解决的事情。
2.智慧水务的发展战略
智慧水务,在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既具有了科学发展水资源管理的新模式的色彩,也是水务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目标。
智慧水务的发展战略应该有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智慧水务迎合了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的概念,引领水务管理,充分发挥智慧水务的优势。
2)领域协同,能够迎合社会公众需求,利用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为市民一站式涉水业务的服务。
3)服务融合,实现多领域协同,达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协调多部门共同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决策支持。
4)公众参与,实现公众参与、水供应商、管理部门三者的供应,让智慧水务的发展融入集体的力量。
3.智慧水务的实施途径
1)统一原则
统计口径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测量方法统一、共享程度统一,同一个云数据中心,同一个传输网络等各种统一的原则。
2)资源共享
实现资源的共享要满足一下三个条件:第一,水务系统内部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地共享;第二,社会公众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触公共信息;第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互相联通的信息、公开透明的政务,最大化的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的建设。
3)信息技术结合管理模式
智慧水务的建设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
摘自 北极星水处理网
智慧水务究竟会给水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与传统的水务相比,智慧水务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并可将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
变化一:水质安全 24 小时动态监控
物联网智慧水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可通过水务子系统直观地监控,自动化操作,可在平台直接显示原水浊度、ph 值等技术参数,一旦这些参数出现异常,会第一时间在平台上显示并发出警告,方便技术人员随时掌握水质情况。
变化二:使水务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
采用数据采集、传输等传感设备在线检测水务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平台系统对这些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对各类关键数据实施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同时提供分类、分级预警,使之更加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
变化三:调度效率高
物联网智慧水务使调度更科学更高效。通过调度系统操作平台便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对用水量进行预测,包括水资源评价、水质监测与管理、供排水管理、防旱抗汛等产生优化调度方案,方便调度人员优化方案。
摘自 深圳舜通智能
国内外智慧水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1.国外技术现状
大部分国外智慧水系统由两块技术组成,即计算机辅助(it)和业务j9九游会直营的技术支持(ot),加强 it-ot 的融合是国外水务公司信息化技术的主要工作,it 是提供水系统的 it 技术,不仅仅是数据的采集,还需要可视化和分析;ot 是提供业务运营应用需求,并将业务需求进一步通过信息化方式实现。
事实上越来越多发达国家对未来水务提倡的概念是:建立一个有弹性理念的水系统。也就是通过对系统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系统接纳风险的能力进行评估,进而提出系统弹性恢复的建议措施。
2.智慧水系统给国外水务公司带来的好处
(1)旧金山公共事业局在系统维护方面每年为员工节省 9600 h。
(2)菲律宾迈尼拉德水务公司通过泄漏检测的实时数据,每天回收 6.4 亿升水。
(3)加拿大卡尔加里城市通过用大数据管理城市防洪,实时掌握流量与水位,并能够细化了解重要区域的详情,整个系统采集的数据包括:流量、深度、水位、流向、温度、湿度、雨量、天气数据等,基于洪水风险的预测,卡尔加里市就能完成分流,有效地为防洪排涝提供j9九游会直营的技术支持。
(4)vitens 公司:智慧水系统可以在 2 min 内实现爆管事件的识别。
(5)英国联合水务:通过数据分析可实现第二天的用水量预测。
(6)ibm 工业用户:通过数据分析提供的帮助,半导体制造工厂的水和能源每年可以减少 1000 万美元。
3.建设途径
智慧水系统绝不是买软件或硬件可以实现,而是要解决“know-how”的问题。智慧水系统平台建设的组成包括硬件设备公司,软件公司,还有提供系统全套产品的公司及科技互联网企业。
1.建立有效的信息化团队,深入信息化开发工作
水信息技术算法在整个系统平台中发挥着“大脑”的智慧作用,是实现智慧水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
2.选择合适的数据开发平台
企业需要的是一个定制化的系统平台,还是一个持续的、可扩展二次开发的动态系统平台,这个问题决定了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思路。
摘自 中国水网
新时代智慧化地下综合管廊要“标配”哪几项高科技?
大数据
管廊监测大数据将包括:管廊范围内所有的管廊本体数据,管廊内部附属设施数据(消防栓、通风口、积水井等),以及管廊环境监测系统所产生的温湿度传感数据、液位传感数据、氧气传感数据、甲烷传感数据、硫化氢传感数据等。
数据分析:首先要解决如何将多源异构的数据正确解读、综合分析的问题,并从海量数据环境中,挖掘出数据中潜在的、事先未知的有用信息,为管廊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预警。
数据处理:海量增长的管廊监测大数据要从不同类型的数据里迅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处理大量、非结构化的数据,在处理环节中可以采用采用高性能、大规模并行的海量数据处理的算法模型与平台来提高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
数据展示:大数据展示技术包括数据分析过程和结果的可视化显示、历史数据的可视化、信息流展示,将大数据复杂的分析,用直观的形式进行展现出来,进而提高管廊监测大数据的利用效率。
云计算
安防云:为了用基于物联网模式并且采用云存储技术来满足现代化安防的需求,而采用云计算技术推出的视频监控云服务,可有效解决媒体大数据的获取、存储、检索、智能应用等问题的视频大数据存储及应用系统。为视频监控的快速精确检索、智能应用等提供了端到端的j9九游会官方的解决方案。
ar 技术
区域控制单元: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管控系统。各系统之间由于技术体系不一,采用的标准各异,导致难以兼容互通,这不仅需要兼顾环境与设备监控、通信联络、地理信息等需求,而且还要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防范等方面对图像监控的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报警、门禁等配套系统的集成以及与广播系统的联动,因此在这些系统的互联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系统异构的信息孤岛问题。
摘自 中国水网
全国首个智慧综合管廊示范工程项目在滇中新区建成
滇中新区智慧综合管廊能实现自动维检、精准管控。日前,云南滇中新区智慧综合管廊一期工程通过验收,标志着全国首个智慧综合管廊示范工程项目建成并将投入使用。
作为国家住建部首个智慧管廊示范工程项目,项目主要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gis bim技术,通过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前控制和专家系统的危机处理决策,实现综合管廊的可视化管理、自动化维检、智能化应急、标准化数据、全局化分析、精准化管控,提高了综合管廊智能化管控水平与运行效率,降低运维综合成本。
国家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委托专家验收委员会对入选“住建部 2017 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信息化示范工程)”的云南滇中新区智慧综合管廊一期工程进行验收,专家验收委员会给予了“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
据悉,该工程在建设研发过程中,其创新技术先后获国家 29 项软件著作权,授权 2 项实用新型专利,受理 5 项发明专利与 2 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综合管廊智慧管控平台等 5 项关键技术软件通过住建部组织的软件测评,并获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颁发的测评证书。工程还配套建设完成国内第一个大型多媒体智慧管廊展厅,为参观者提供具有科技感的全新体验。
目前,滇中新区已结合综合交通规划同步编制了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实现管廊与道路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最大限度避免道路重复开挖、重复建设。按照专项规划,滇中新区地下综合管廊总里程为 200 余公里,现已建成或在建地下综合管廊 30 余公里。
摘自 新华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