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控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j9九游会官方

j9九游会官方-j9九游会直营
en

行业动态研究简报(第41期)之四:智慧水务&智慧管廊

date | 2019.03.19    作者 |

九省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大汇总

      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特征、技术经济条件与城镇不同,在标准体系中存在“空白”。由于国家没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均参照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不论是控制指标数量还是排放限值,均不符合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际特征,引起很多问题,造成很多污水处理设施“不达标”的尴尬局面。

  《关于加快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通知》的发布,开启我国农村污水排放标准体系建立的新篇章。2018 年 9 月,住建部和生态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通知》,明确了标准适用范围以及各类控制指标和排放限值,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要求,要求各地加快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在 2019 年 6月底前制定完成。已发布的要根据新的要求进行修订。

  对于农村污水处理标准体系的建立,业内普遍认为应涵盖规划、建设、运行、监管全过程,并依据不同地区地域特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村庄污水的特征及排水去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污水处理目标。

 目前正式发布地方农村污水处理标准的有宁夏、山西、北京、河北、浙江、福建、重庆、成都、陕西。各标准中最严格的指标和城镇标准比较结果如下:


摘自 给水排水


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在提质增效过程中如何节能减排?

  污水处理厂电费约占日常运行费的 40%,污水处理厂能耗的 90%主要用于曝气、污水推流等生化处理,污水提升和污泥处理等。近年来,许多地方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进一步增加了电耗,提高了日常运行费用。

  通过分析近 10 年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数据,基于产污系数法测算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和改善污水收集管网两种情形下削减 bod 及新增能耗。结果显示,若将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提标到准ⅳ类,可新增 bod 削减 7.75 万 t/年,同时新增能耗 202 100 万 kw·h/年;若将全国污水管网进行修复改善,可新增 bod 削减量 306 万 t/年,同时新增能耗 245 170 万 kw·h/ 年,通过提高进水浓度新增的 bod 削减量,其单位能耗仅为目前单位 bod 消减所需能耗的 1/2,节能效果显著。

  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在提质增效过程中实现节能减排策略:

  (1)从源头削减污染物。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建筑小区、道路、广场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进行改造,从源头上尽可能的消纳地表径流,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水质恶化;进行消峰、错峰,减少排水管网的负荷及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

  (2)加快管网改造,推进厂网一体化。管网的收集水平对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起着核心作用,特别是对于南方河网、地下水位较高、丰水的地区,要加强对现有管网的改造,防止清水进入污水管网。同时通过推进厂网一体的运营模式,加快建立管网的日常运维机制,保障管网高效运行。

  (3)合理调整污水处理费。若采用厂网一体的模式,一方面有效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另一方面能较好的调度污水、雨水,实现污水处理厂效能提升,在提升水环境质量和节能减排都能起到关键性作用。管网修建、管理费用是整个污水体制增效的重要部分,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费征收体系,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费,应补偿到正常运营并合理盈利,进而推进厂网一体化运作模式。

摘自 给水排水



半月谈|“破坏式治污”正加速河流生态退化

  对话嘉宾:吴亮(主持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李建华(同济大学教授),李舒(同济大学教授)。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 2030 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要求,到 2018 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高于 90%。据住建部数据,截至 2018 年 10 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 2000 多个黑臭水体治理开工率超过 90%,36 个重点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然而,一些城市违背生态文明理念,盲目硬化河岸、过度追求人工景观,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加速衰退,酿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一些城市急功近利,采取“破坏式治污”的四种表现:

  一是使用挖掘机或高压水枪疏浚底泥,无视对河床及河岸生物栖息地的损伤,底泥处置方式和地点缺乏科学论证,常常是污染搬家。

  二是没有防洪要求的内河甚至村镇级河流也采用混凝土、浆砌块石等固化河岸,一味滥用“生态挡墙”,割裂水陆联系,破坏河流横向连续性。追求没有生态功能的整齐划一,盲目做高工程预算,导致具有生态功能的自然岸线被人为破坏。随着考核时限临近,破坏速度和程度加剧。

  三是缺乏研究支撑,将景观与生态混为一谈,种草以及在“生态挡墙”外侧绿化河堤,大量投入用于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不仅无法发挥生态功能,还造成面源污染,后续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四是控污截污管网难以充分发挥效率,将各种高耗能的污水处理设施建到河畔,应付检查。

  警惕不可逆的生态灾难。作为鱼类的重要栖息地,河流在治理前应该划定保护红线。如果采用“工程式治理”,只考虑美观和行洪,这些栖息地会被“切除”,河流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

  中国河流治理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教训,将黑臭水体治理与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统筹考量。主要发达国家河流治理大约经历三个阶段:洪涝灾害治理——水资源保障和利用——生态全面修复。在前两个阶段,主要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将天然河流人工化的过程,日本甚至采取国家补贴的方式将河流与稻田之间全部建成硬质化水渠,结果导致依靠稻田生存的鱼类濒危甚至灭绝。西方发达国家也经历过这种“破坏式治污”阶段。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这些国家认识到工程性干预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危害,尝试将生态学引入河流治理中,拆除混凝土护岸,恢复河流生态系统。

  从“工程式治理”走向“生态化治污”。应尽量保留河岸地貌的复杂多样性,兼顾景观与生态内涵的统一,将保护河岸植被和水生生物栖息地贯穿河流综合治理的始终,努力实现“生态化治污”。

摘自 新华社半月谈



2018 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

  智慧水务,是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排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智慧水务可将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

  中国智慧水务行业正向 3.0 阶段发展。中国智慧水务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水务 1.0 阶段,以自动化控制为核心,着眼于工艺优化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水务 2.0 阶段,以企业信息化为核心,更多地在企业资源管理、移动应用、算法应用方面进行突破;水务 3.0 阶段,则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综合应用.

  智慧水务的建设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我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中国,全国自来水厂平均产销差率高达 30%,在中西部缺水城市甚至超过 45%,东北部分城市超过 50%,城市水网中漏损水量的经济价值高达 200 亿元以上。

  从新技术的发展来看,智慧水务已成为水务管理的方向,万亿级的城镇供水投资市场正在形成。解决漏损需要全面的产销差管理和漏算控制解决系统。在新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下,智慧水务的发展对控制漏损十分必要且非常有用。

  根据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城乡供水方向规划全国新增供水能力 270 亿立方米,即为新增产能约 7400 万立方米/日。供水规模的新增要求加快城乡供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加快重点水源安全工程建设,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强雨水和海水的利用;加强城市应急和备用水源建设,单一水源供水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应于 2020 年底前完成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的建设。

摘自 慧聪水工业网



分散式处理技术在城市/农村地区的创新应用

  分散式处理是对现有城市供水和污水系统的有效补充。它能解决农村地区不安全的供水和卫生条件差的问题,并促进水和资源的原位回收和再利用,广泛应用于集中式处理系统的技术并不总是适用于具有更复杂多样的小规模分散式系统。

  电化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在各种新兴的处理概念中,生物电化学系统(bes)利用微生物和电极的作用,能同步实现污水处理和资源回收,已经在处理各类废水的研究中显示不错的潜力,如来自清华大学的中空纤维膜的微生物脱盐电池(hfm-mdc)技术。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与厌氧氨氧化技术的结合:日本国立东北大学的李玉友教授对日本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最新的回顾,讨论了各系统的有效性,环境效益和实际应用的现状,包括集中式工厂和分散式系统,其中包括日本经典的净化槽(johkasou)技术的各种具体应用。

摘自 给水排水



雄安地下综合管廊的“今天”与“明天”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布局基础设施。在城市干路、高强度开发和管线密集地区,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建设干线、支线和缆线管廊等多级网络衔接的市政综合管廊系统。

 雄安新区综合管廊的“今天”: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地下综合管廊总长大约 3.3 千米,分干线、支线和缆线三级耦合,将综合给水、电力、通信等 7 类管道纳入其中。管廊内设置了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视频监控及安防系统等 16 种附属系统,保障安全高效运行。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新区地下综合管廊的特点:美观、实用、智慧。

  雄安新区综合管廊的“明天”: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地下综合管廊在设计建造过程中依托 bim 技术,建立管廊系统全数字模型,实现工程数字模拟、快速精确算量、减少施工变更、有效控制成本。

  平均每千米管廊建造成本节约近一半,工程速度提高近三倍,成功地打造了技术可复制、经验可推广的“雄安模式”。

摘自 今日头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