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控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j9九游会官方

j9九游会官方-j9九游会直营
en

行业动态研究简报(第45期)之一:智慧城市

date | 2019.05.05    作者 |

aiot助力智慧城市,虽前景大好


政策利好我国智慧城市建设

2017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六个重点任务,即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构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和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

aiot让智慧城市更上层楼

aiot可以创造城市精细化新模式,真正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城市管理模式。aiot依托智能传感器、通讯模组、数据处理平台等,以云平台、智能硬件和移动应用等为核心产品,将庞杂的城市管理系统降维成多个垂直模块,为人与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服务管理等建立起紧密联系。

aiot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iot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但带来的如此庞大规模的数据分析是人力所不能及的,而数据无法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则变得毫无意义。ai技术刚好扮演着处理数据的重要角色,解决了iot的重要难点,而通过物联网所得到的数据也成为了ai的养分,融合而成的aiot也能够进一步改善当前技术生态环境。

ai系统及物联网会不断收集和分析数据,因此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就变的极为重要。一旦系统遭受黑客入侵,数据和系统的保密性及完整性会随时受损,企业将付出的代价之大、损失之巨难以估量,因此,安全是摆在aiot技术之前的首要问题。

aiot助力智慧城市痛点尚在

智慧城市在aiot技术基础上运作,涉及到的基础设施和业务领域太泛,导致其数字化基础设施可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受到劫持或攻击。智能城市的规模和复杂性使他们特别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大量相互连接的系统使得漏洞和人为疏忽几乎不可避免,依赖于物联网设备和潜在易受攻击的云网络的问题只会复杂化。

在物联网安全标准下推动智慧城市和谐发展

2017年我国出台了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简称等保2.0。其中增加4个扩展部分,包括云安全等级保护,移动互联网的等级保护,工业互联网的等级保护和物联网等级保护,而在20181228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27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其中涉及到物联网安全的就有5个标准,这5个物联网安全国家标准将于201971日正式施行。

摘自  国脉智慧城市网


智慧城市演进:六大点亟待解决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5%的副省级城市、83%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在政府工作计划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一、重视概念炒作,轻视理念更新

尽管智慧城市概念被社会各界关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几乎都能见到建设智慧城市的提法,但其中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陈旧、内涵模糊,甚至把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城市信息化。

二、重视硬件投入,轻视应用开发

各地通常将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建网络、装探头,或者热衷于建云存储和云计算中心。对如何有步骤地推进应用软件开发则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三、重视数据采集,轻视平台建设

城市各个部门往往各自为政,信息孤岛广泛存在,互联互通难度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举步维艰。

四、重视技术研发,轻视人文内涵

智慧城市离不开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撑,在建设的初级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然而,智慧城市的本质是人类智慧驱动城市发展。如果离开艺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单纯走技术至上的路线,必将舍本逐末。

五、重视政府主导,轻视市场力量

智慧城市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提供公共物品和提供私人物品的双重属性。在建设初期,政府引导十分必要,但政府不可能始终大包大揽。要根据建设项目属性实行多元化融资、多元化主体参与。政府应负责顶层设计、规则制定和非市场领域的项目建设,盈利项目可由企业参与建设,采取社会投资等模式,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

六、重视项目建设,轻视顶层设计

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往往缺少顶层设计,热衷于单个项目建设,导致项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违背了智慧城市的有机性规律,出现碎片化倾向,降低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摘自  国脉智慧城市网


664个城市逾500个扎堆“智慧”风口 智慧城市,应该“智”在何方


智慧城市已成“新风口”

据中银国际研报显示,全球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市场规模预计从2017年的4246.8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12016.9亿美元。我国664个大中小城市,宣布要建设智慧城市的就超500个。

智慧城市已成新风口,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却面临浪费严重的问题。为了让城市更智慧,全国建设5600多个数据中心,每年耗电1200亿千瓦时,超过北京市全年的用电总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往往被看作如何收集更多的数据资源、如何引进最新的网络技术、如何提高机器的计算能力,而智慧城市的智远远不是各种新技术的叠加,而是基于新技术之上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创新。

场景创新是道“必答题”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不谈应用场景的创新会走进死胡同。智慧城市的建设基于城市大数据,城市大数据基于各个应用场景的小数据。智慧城市数据的收集不应该是泛泛的,而应该围绕城市发展的具体场景和具体目标,有目的性地采集和分析高质量的小数据,建立精确的学习模式,用多元场景叠出智慧城市。

新加坡的人口密度相当于北京的6倍,但除了交通事故、道路整修等特殊情况外,交通拥挤的情况却并不常见。数据赋能智慧交通,新加坡建设覆盖全国的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安装在每辆车上的智能行车器来收集和分析交通数据,实现出行距离最短和回避车辆高峰。

中新牵手融出“新智慧”

2017年,南京发布《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人工智能“两中心、三片区、一示范”规划,一示范指的就是生态科技岛。新加坡自2014年在全球率先启动“智慧国”计划,将建设以资讯通信为驱动的智能化国度和全球化城市。生态科技岛是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框架下的旗舰项目,中国国务院和江苏省政府支持南京与新加坡共同开展智慧城市合作试点,南京市政府明确支持建邺区打造中新智慧城市示范区。

摘自  国脉智慧城市网


智慧城市:城市发展的未来



未来的城市

智慧城市将基础设施和技术结合在一起,以改善公民的生活质量,并加强他们与城市环境的互动。物联网(iot)作为智能技术运动的一部分,物联网使各种对象和实体能够通过互联网相互通信。 通过创建能够进行智能交互的对象网络,门户开启了广泛的技术创新 这有助于改善公共交通,提供准确的交通报告或提供实时能源消耗数据。

通过提供更多能够跨平台通信的技术,物联网可以生成更多数据,有助于改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城市可以实时识别机遇和挑战,通过在问题出现之前查明问题并更准确地分配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响来降低成本。

效率和灵活性

巴塞罗那市通过在整个城市实施光纤网络采用智能技术,提供支持物联网的免费高速wi-fi。通过整合智能水,照明和停车管理,巴塞罗那节省了7500万欧元的城市资金,并在智能技术领域创造了47,000个新工作岗位。

荷兰已在阿姆斯特丹测试了基于物联网的基础设施的使用情况,该基础设施根据实时数据监测和调整交通流量,能源使用和公共安全。与此同时,在美国,波士顿和巴尔的摩等主要城市已经部署了智能垃圾桶,这些垃圾桶可以传达它们的充足程度,并为卫生工作者确定最有效的接送路线。

在校园里,您的手机或智能手表可以提醒您一个课程以及如何到达课程,为您提供截止日期的最新信息,并警告您从图书馆借来的逾期书籍。虽然与全球各个城市实施的相比,这些似乎有些小改进,但它们可以帮助形成未来发展的蓝图,可以升级以适应更大的发展需求。

未来的证明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中心的扩展,两者将相互联系。例如,英国 计划将智能技术整合到未来的开发中,并使用大数据来做出更好的决策来升级该国的基础设施。更好的决策可能是经济的繁荣。

摘自  国脉智慧城市网


智慧城市建设切莫一哄而上


所谓智慧,指的是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对城市的运行管理、服务方式进行改进,以实现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可现实却是,许多城市虽然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但除少数先行先试的城市以外,大都是搭建一套城市监测平台了事。“应用程序满屏,远程抄水表却还没实现”“查个信息,还要强行绑定手机号、银行卡”“部门之间条块分割,无法真正形成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反而造成信息孤岛”实践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提醒我们,建好这一“给城市装大脑”的工程,更加需要治理智慧。

智慧城市建设,既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理念问题,关键看能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城市治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不仅是说治理触角要伸向百姓生活的最细微处,更是在说,治理方案能够对接到群众最现实的想法诉求。概而言之,信息技术只是手段,服务群众才是目的,本末倒置便陷入“心为物役”了。高科技只图有而不图用,同样是一种“懒政”思维,这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尤当避免。

从决策层面来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谋定而后动。比如,在建设前,有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是否能起到便民高效的作用?在建设时,是坚持问题导向,还是为建设而建设?在投入使用后,如果群众使用体验不佳,能否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只有回答好这些问题,才不会让智慧城市建设陷入一哄而上的盲目之中。

今天的中国,城市化仍在深度推进,保障城市平稳运行,构建城市治理体系,塑造良好城市文明,都需要让城市更加智能。但技术能发挥几成功效永远掌握在使用者手中,各地政府应当做好顶层设计,把老百姓的获得感时刻放在心上,才能让技术红利惠及居民生活。

摘自  中国信息产业网


物联网为智慧城市注入活力


在智慧城市部署的所有技术中,物联网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一个由传感器和连网设备组成的网络,收集对了解城市如何运作的至关重要的数据。

物联网帮助智能城市的多种方式

全球对智慧城市的投资正在增加,预计到2021年将从今年的800亿美元增至1350亿美元。其中一部分资金用于物联网项目,这些项目帮助政府和居民提高能源效率、改善交通流量、减少污染、消减成本,并享受许多其他好处。

交通拥堵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司机寻找停车位造成的。嵌入城市街道的物联网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空置的停车位,并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提醒司机。这有助于人们更快地停车,从而节省时间和燃料,同时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自行车共享服务

以此来减少污染和拥堵,但自行车被盗可能是该计划的一个障碍。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通过bitlock等技术,bitlock是一种无钥匙自行车锁,由用户的智能手机解锁,并跟踪自行车的gps位置。这将有助于警方追踪和追回被盗的自行车,同时也允许私人和公共机构分析自行车交通模式并找到改善服务的方法。

跟踪和分析建筑物用水

智能水管理公司banyan water声称,自2011年成立以来,它帮助客户节约了超过70亿公升的水。这样做的方式是通过放置传感器和超声波测量仪来跟踪整个建筑的用水量,使用软件分析收集的数据并发现异常情况,如泄漏和管道堵塞等。

城市垃圾管理

方法是在垃圾收集场地放置传感器,而不是严格按照时间表,只有在真正需要收集时才派遣垃圾运输车辆。这可以将垃圾收集的开销降低高达60%

实施物联网项目时应牢记的事项

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改善城市地区的生活,但仅仅实施最新技术并不一定会让城市变得“智能”。即使在安装第一个传感器之前,当局也必须定义他们未来的目标和预算。下一步是创建宽带网络和物联网基础设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流量。

物联网和智慧城市面临的两个关键挑战

虽连网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和敏感服务可能会被不良行为者滥用,从而扰乱城市的正常运营。例如,如果网络攻击破坏了交通信号灯系统或水过滤设备,黑客们索要赎金。这使得网络安全成为任何智慧城市努力的关键优先事项之一。当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需要购买昂贵的服务器、传感器、高速网络和一系列其他设备。尽管物联网项目可能导致成本节约,并“到2024年全球范围内创造高达2.3万亿美元的效率和收入”,但许多城市仍在努力寻找建设资金。

摘自  物联网世界


浅析智慧城市中的数字多媒体技术


智慧城市建设,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网络技术手段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和快速响应,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公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增长。

从天网工程、平安中国再到雪亮工程,视频监控依旧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基于此背景,以视频监控大数据为代表的多媒体大数据已然成为了智慧城市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完整的视频监控系统由摄像、传输、控制、显示、记录登记5大部分组成,涉及的器材包括前端摄像机、传输线缆、视频监控平台。摄像机通过网络线缆或同轴视频电缆将视频图像传输到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再将视频信号分配到各监视器及录像设备,同时可将需要传输的语音信号同步录入到录像机内。

城市管理者就可在视频监控系统平台之上,通过远程共享模块,实现对指定位置、指定人//物、城市公共场所、道路交通、楼宇等区域的实时有效监控。而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这波ai技术的加持下,当前的视频监控也不只限于对指定人//物的视频监控,还可利用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技术,从而进行视频进行分析、识别,比如车牌识别、人侵检测、面容对比、人群密度检测等等。

以及数字广播系统,智慧城市中的数字多媒体技术已逐渐将广播系统一体化,进而实现对广播信息发布和更新的多级远程管理。例如去年台风“山竹”来袭之际,深圳就广泛利用了布局之城市以及小区内部的广播系统,对“山竹”进行实时播放和灾情告警。

首先在数据方面,仅以视频监控数据为例,城市每天产生的视频数据极其庞大,经常难以有效传输、推送和交互。且目前看来,这些数据只有15%为结构化数据,可以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而剩下的85% 均为非结构化数据,难以进行有效计算。这些庞大的视频数据即多媒体大数据的非结构性带来了极大的技术挑战,所幸当前的ai、机器学习技术可对此难题进行初步攻克。

摘自   物联网世界


智能电线杆,智慧城市的新型智能节点


伴随着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电线杆逐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智能时代。

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具有微型化、智能化、系统化等多重特点,能够将感受被测量物体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或者其他形式的信息进行输出。基于以上特征,当电线杆装上传感器后,其实现了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第一步。

迎来智能传感器的加持之后,在传输电力的基础上,传统的电力网路已逐渐变成能源互联网网络,电线杆也开始成为城市数据的传输平台。例如,在电线杆上装上智能传感器之后,韩国正通过这些传感器实时收集数据,并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再通过电力网络预测各地消费者在特定时期的用电消费量,进而分阶段向用户发送节约能源的短信,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促进绿色城市建设。

不过,传感器所搜集的数据并不止于电力数据,还包括震动数据、环境大数据等等。以震动数据和环境大数据为例,一旦地震发生,传感器将搜集并实时传送电线杆的倾斜或震动情况等数据,以帮助应对地震和灾后重建;而传感器通过对地面10米高度的空气质量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并实时传送至环保部门,以帮助应对环境改善。

这种“一杆多用”意味着,智能电线杆将同智慧路灯一般,将多种功能集成在一根电线杆上,包括故障主动报警、环境感知、城市广播、充电桩、灯具线缆防盗、远程抄表等功能。此外,未来的智能电线杆也将装上安防摄像头,并通过安防摄像头实时收集、传输城市监控信息,对城市进行多维度无死角安防监控。而随着未来智能摄像机的到来,这些摄像头也将在前端做智能分析,智能电线杆也将成为城市主动防御的关键设施。

在未来,随着智能电线杆的出现和广泛应用,电线杆也将在智能电网的高级资产管理领域发挥作用,通过安装大量可以采集传输系统参数和设备 “健康”状况的高级传感器,将所收集到的实时信息与资源管理、模拟与仿真等过程集成,改进电网的运行和效率。

摘自  物联网世界


新型智慧城市


城市资源调配

数字孪生模式下城市大脑紧密围绕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叠加在模型上的多元数据集合,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技术来治理城市。

通过物理城市和数字城市虚实互动,不断交换数据和传递指令,在数字世界仿真,在物理世界执行,使城市运行不断优化,向高度有序化演进。

城市运行优化

城市全要素数据治理、城市信息模型和人工智能支撑下的大脑平台,组成了数字孪生城市大脑。

一方面,建立数字孪生城市统一共享的“数据中台”,即城市数据资源平台,包括数据共享交换、数据统一分析、数据汇聚等基础努力。另一方面,构建可互操作、一体化的“数据语言”暨城市数据定义与标准,包括数据汇聚、数据模型、质量评价、数据应用等一系列城市大数据建设标准规范,进而形成城市数据标准汇聚生态,为城市大脑生态中的跨渠道的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奠定前提基础。

数字孪生城市

政府部门掌握的信息,如产权、户籍、社保、法人、纳税、教育、医疗、交通、电信等等,据统计,80%的信息与空间地理相关。城市运行产生大量数据,如路况信息、导航信息、气象信息、车辆轨迹、人口流动等等,将物联网、传感器、监控点等城市实时运行多源异构数据通过语义与空间数据进行时空上的聚合,并向各政府部门和社会企事业单位提供基础服务,突破传统的时空云走不出政府应用的困境。

数字孪生城市以城市作为整体对象,并不是建立一个单一城市整体模型,而是拥有一个模型集,模型之间具有耦合关系,其价值就在于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分析,使不同来源的数据在城市系统内的汇集交融产生新的涌现,实现对城市规律的识别,为改善和优化城市系统提供有效的指引。

数字孪生模式下这些信息悉数加载在城市信息模型上,依靠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结构化处理、量化索引一座城市,依靠深度学习技术实现自动检测、分割、跟踪矢量、挂接属性入库,形成全景视图和各领域视图,全局、直观、量化可分析、可推演、预见未来,从而给城市管理带来质的飞跃。如通过人口年龄段与学校、药店、养老院等叠加分布分析,能够为学校和药店等选址提供数据支撑,辅助政府决策。

人工智能技术

城市数据大脑汇聚城市海量数据,构建支持知识推理、概率统计、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范式的城市级指挥与调度平台,形成两方面赋能:一是提供感知识别、知识计算、认知推理、运动执行、人机交互能力的使能支撑能力,形成城市级视频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基础设施,为行业系统、区县中枢(及其应用)提供智能化支持。二是进行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即时数据处理,实现数据融合创新,协调各个职能系统,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各行业系统有效运行,有效提升系统能级,解决城市综合性问题,修正城市运行缺陷,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摘自  国脉智慧城市网


新型智慧城市之路:管理到治理


数字中国与智慧城市关系密切,中国城市化的背景是汹涌澎湃的新科技革命浪潮,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正在推动新型城市的运行、管理、服务方式朝智慧城市的方向转变。

56日上午,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峰会主论坛上,国家网信办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

报告指出,我国数字经济迅速发展,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

这份报告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2018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要进展;数字中国建设重大任务深入推进;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全力推进2019年数字中国建设。

智慧城市的真实“模样”

一、顶层规划,政策协同

强化数字中国建设相关政策协同,31个省(区、市)全部制定出本地区信息化或智慧城市建设规划。

二、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利用“城市群”的力量

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推进智慧城市群建设。

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和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合作。

三、数据安全,法治建设扎实推进

《数据安全法》列入立法规划。

《网络安全法》深入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监督执法不断加强,开展网络安全应急培训 

四、互联网政务进展明显,平均办理时限压缩30.7%

报告指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成果明显,32个省级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的省本级行政许可事项中,平均办理时限压缩30.7%

政务信息共享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71各部门。32个地方全面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共享交换总量累计超过394亿条次。

电子政务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改善营商环境。2018年我国在全球综合营商排名跃升第46位,新型智慧城市强化顶层设计,上下联动,条块结合与分级分类推进,不断提高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五、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前十榜单,北京排名第一

报告对2018年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地方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数排名前十位分别是: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天津、重庆、湖北、山东。

六、京津冀地区,信息化协同发展

京津冀三地签订信息化协同发展协议,在信息基础设施共建,数据共享等8个方面加强合作。

雄安新区产业协调发展,吸引北京创新性,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疏解转移,优化产业链协同格局。

京津冀三地公用信息服务平台对接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在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数、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现代技术产业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几个方面表现俱佳,均排入全国前三。

七、2019数字中国建设:全力推进

报告提出2019年数字中国建设:

要优化创新生态,增强网络信息技术创新能力;

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包括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升级、5g商用部署和推进ipv6

要立足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要着力缩小数字鸿沟,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包括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要促进改革创新,推动电子政务发展与信息惠民;

要坚持安全发展,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要深化开放合作,推动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

摘自   国脉智慧城市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