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新时代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新发展
由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指导,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主办、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2018 第十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于 11 月 7 日-9 日在天津隆重召开。公安部交管局副巡视员王京发表《新时代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新发展》主旨演讲。
自动驾驶测试:配合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推动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建设,完成自动驾驶半开放测试环境建设,以及模拟警察、行人和自行车等测试工具的开发。目前,测试基地的半开放测试环境已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测试服务。截至 9 月底,全国已发放 34 块测试号牌。
智能网联技术: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结合无锡市智慧城市建设,依靠车路协同系统,在一百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物联网城市,大规模升级改造了 240 个路口、路侧管控及通信设施,首次大规模共享开放交通管控信息,打造涵盖交通出行全过程的车联网应用场景,有力推进智能网联技术发展。
交通管理大数据研判分析:交通管理大数据云平台每天为全国 5831 个省级卡口和执法站,提供跨省机动车核查数据 800 多万次,全面提升重点精准拦截、重点管控能力。目前数据资源池已汇聚各类动静态数据 3000 亿条,每天新增数据 5 亿条。
深化勤务改革,努力打造“情指勤督”现代警务机制。大力实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提升行动计划,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组织专家对 33 个大城市进行“实地会诊”,推动破解城市病。
摘自 its114 智慧交通
孙正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思考和实践——从交通管理视角
“2018 第十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期间,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孙正良从交通管理的角度分享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思考和实践情况。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现状。自国家发布相关规定以来,目前有 13 个城市和 1 个省发布相关实施细则,20 家企业获得 69 副测试号牌。从测试基地来看,全国超过 16 个示范区正在建设。
在国家层面,相关部委都非常重视车联网的发展,已发布相关政策及开展相关工作,旨在推动车联网车路协同的发展。
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推动修订自动驾驶上路测试、责任认定等法律法规,加大 lte-v2x 车联网通信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
启动《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技术标准编制工作。
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
未来交通网络中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地位。路侧信号控制机是未来控制网络的智能化前端节点。既是路口所有交通设施的汇集点,也是可信的交通信息发布点。v2x(v2i 和 v2v)中交互内容主要包括:交通事件信息、管制/施工信息、出行诱导信息、前车紧急制动、前车变更车道和前车加减速。在无锡做到了两个交互,第一是信号控制系统平台与平台之间的交互,更受关注的是人物跟周边每一辆车的交互。
摘自 its114 智慧交通
未来智慧交通发展之路该怎么走?
随着智慧交通信号技术、处理技术的成熟,智慧交通的应用在近几年已有重大突破。
智慧交通的实现以技术发展为基础,共有四个关键技术实现层次:感知层、通讯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围绕这四个层次的技术在近年来已取得长足进步,并不断改变整个智慧交通的应用情况。在感知层,激光技术、传感器技术不断突破。在通讯层,车用以太网 ethernet、车云间移动信号传输标准都已经达到智慧交通实用水平。平台层的技术领域是近年来智慧交通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重大突破的核心动力。在应用层,一体化出行服务、运输管理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各方面的应用也不断深入。
未来智慧交通会经过三个关键阶段的发展,最终形成智慧交通系统的整体融合,实现出行模式的整体变革。这三个阶段将由汽车产品、出行服务,以及交通系统层面的深刻变革来推动。
第一阶段:互联网技术突破,出行模式变革。第一阶段发展是产品、服务、交通系统各自创新。消费者在“行”的体验中,获得点状的创新体验。
第二阶段:汽车产品技术突破,行业结构变革。这一阶段发展的标志在于基础技术的重大突破。汽车产品实现自动驾驶,从而对车辆的使用方式产生颠覆性改变。交通服务方式也相应发生改变。
第三阶段:智慧交通系统融合,商业模式变革。在第三阶段,各项技术形成系统融合,自动驾驶技术开始高度覆盖,智慧交通形成中央控制系统,成为智慧交通的大脑。自动驾驶汽车将会接入中央控制系统,成为整个系统的运营细胞,提供出行服务。
摘自 智能交通网
信控四十五年丨中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发展回顾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指挥的延续。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技术是公安科技工作中起步晚,但发展快。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我国主要城市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仍靠国外引进,国外交通信号机在我国交通信号控制市场占有率为 54%,国内交通信号机比例 46%。
任何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只有与当地、当时的实际交通状况结合起来,不断优化信号配时,并运用新技术,不断创新信号控制模式,才能发挥系统的控制效率,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
1、配时参数优化,发挥控制效率。通过交通信号配时参数优化社会化服务,专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在日常工作中落实交通信号灯台账系统、信号控制评估系统,并运用协调控制计算、单点路口配时计算平台优化配时参数。
2、感知技术突破,提升控制效益。交通感知技术实现突破性改变,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除了路口和区域的车辆检测器外,还运用道路上的电子警察、视频卡口系统都记录通过的车辆相关信息, 提取对应检测车道的车流量、车型大小、速度、占有率及排队长度以及行车轨迹等信息,按照路交通流量和车辆运行轨迹,来预先设置交通信号控制方案,达到系统控制效率最佳状态。
3、互联网 交通灯。“互联网 交通灯”实时反映道路交通宏观和中观层面的态势,通过优化信号配时、均衡路网交通流分布,提升路网通行能力。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逐步从交通控制到交通信息服务转变,推动交通信息服务内容更加精准有效,采取多样的手段,将交通信号控制信息推送给出行者,实现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最优和出行者最优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被动交通信号控制转变为主动交通信号控制。
摘自 赛文交通网
ai 技术赋能智慧交通加速到来
在 ai 技术助力下,城市交通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入局者也越来越多。
计算机视觉取代“人检”。广州市布局了国内首例试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轨道交通快速安检项目,率先尝试用计算机视觉主导下的“智慧安检”取代“人检”。
除轨道交通外,车辆驾驶系统的智能化也在路上。近几年,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备受瞩目,今年10 月,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表示,中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环境日趋完善, 预计至 2020 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规模可达到 1000 亿元以上。
与传统驾驶模式不同,依托于 ai 计算机视觉、传感、自动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高效、智能地获取路标、信号灯、行人等数据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减速、转弯等避让措施。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未来无人车的智慧程度或可超越人类“老司机”。
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电动汽车作为未来交通出行的三个方向,能够与“城市交通大脑”协同作用,助力解决车辆拥堵、交通秩序混乱等难题。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出台,“人工智能 交通出行”将会往更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向发展。
摘自 今日头条
探索智慧高速建设“浙江模式”
11 月 16 日上午,浙江智慧交通研究院在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智慧院将以浙江省三条高速公路项目为抓手,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及基础平台运行、交通基础设施状态智能联网监测预警研究、协同式智能车路系统等未来交通模式研究与示范、自由流及无感收费等计费系统研究与开发、交通基础设施运营安全提升技术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综合管理模式研究与示范等方面开展工作。
在产业融合方面,智慧院将结合 tod 开发理念,将智慧高速建设向智慧道路、未来社区、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延伸,进一步带动交通运输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省和大湾区交通运输服务与制造业、旅游业、商贸业、信息业等关联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大湾区交通运输发展新动能。
摘自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