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轨道交通盘点了 2018 年城市轨道交通及铁路行业重大事件、主要技术成果等。
轨道交通行业重要政策发布:
3 月 2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投资项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
3 月 23 日:《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8〕13 号)发布。
5 月 24 日:交通部印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
6 月 13 日:国家标准《地铁设计防火标准》发布。
7 月 13 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 号)发布。
8 月 24 日:住建部发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标准》。
2018 全年:国家发改委共批复 7 座城市的近期建设规划。从 2018 年 8 月份开始,国家发改委共批复苏州、上海、杭州、济南、长春、重庆、沈阳等 7 座城市的新一轮建设规划,其中,杭州、济南为调整规划。7 座城市建设规划总里程为 802.19 公里,总投资为 6465.9 亿元。
5g 浪潮滚滚而来,在全国城市 5g 发展中,成都处于领跑阵营。1 月 5 日,四川移动正式宣布,继 2018 年底在成都远洋太古里开通全国首个 5g 示范街区之后,全国首个 5g 地铁站又在成都正式开通。
在地铁 10 号线太平园站内,由四川移动 5g 网络转化而来的高速 wifi 信号已悄然覆盖整个站厅,这是全国第一个覆盖 5g 信号的地铁站,将成为四川移动对 5g 室内分布系统进行测试的重要场所,标志着 5g 网络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成都的 5g 网络覆盖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入。
四川移动在太平园地铁站开通的 5g 基站,是国内首个基于 2.6ghz 频段的 5g 数字化室内分布系统网络。此前布局的 5g 基站主要集中在室外,用于拓宽 5g 网络的广度;而室内分布系统,则用于解决 5g 网络的深度覆盖问题。5g 室内分布系统开始布局,标志着 5g 全场景连续覆盖即将成为现实。未来无论是从室内到室外,还是从室外到室内,5g 网络都能无缝衔接,这也将为室内场景的数字化带来无限可能,也将为未来新经济的发展助力。
摘自 rt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发展日渐网络化、差异化,面对日益增长的大客流,运营安全风险仍在不断提高,运营管理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大中型城市的地铁线路已形成网状或者正在向网状发展,需要更高效、更全局视角的线网化智慧运营。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移动大数据的智慧轨交运营将成为智慧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标志之一。
运营商建设的室内数字化蜂窝网络,具备“线不动、点不增”、向 5g 平滑演进的能力。随着5g 的来临,室内蜂窝定位的精度将提升到 1 米,将推动行业创新,改善乘客感受,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共同推动我国智慧轨交运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基于运营商大数据的智慧轨交j9九游会官方的解决方案:以数字蜂窝网络为基础,基于室内蜂窝高精度定位、运营商大数据,结合轨交行业特征,突破传统服务模式,拓展全新服务渠道,提供系统化综合轨交运营j9九游会官方的解决方案,创造面向 5g 演进的智慧轨交系统框架,提供最优服务,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
摘自 rt 轨道交通
2018 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
截止 2018 年底,中国共包括上海、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武汉等 32 座城市开通运营 15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达 5139.693 公里,车站 3245 座。其中乌鲁木齐为 2018 年新增开通运营的城市。
轨道交通线路统计数据仅包含中国大陆地区城市轨道交通,不包含磁悬浮、单轨交通及有轨电车,也不包含采用铁路制式的市域快轨交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见下表所示。
摘自 轨道交通网
在信息化和轨道交通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地铁列车智能运维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增长,运维压力也同步增长,这就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改进运营管理,专家系统就是地铁车辆运维从计划修到状态修演变的重要技术创新。
专家系统是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从而产生的针对车辆运维的人工智能,系统建立在海量数据之上,经过深度学习的算法,能够在不知道车辆系统逻辑的前提下筛选出预警信息或故障点并对设计提出改进意见。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访问专家诊断系统,解析从车辆上收集的数据,获取相应服务。
基于大数据的专家系统特点:采用大型运营平台系统的架构设计思路,根据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功能等特点,通过分层方式进行架构设计,确保功能及所属分层的相对独立,使架构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扩展性。
利用互联网 大数据平台搭建的专家系统,进行车辆设备运行健康评估、故障的诊断智能化和运行风险预警,实现车辆、设备的智能运维,有效提升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对地铁列车的管理水平,提升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并能给制造厂提供设计、制造的改进建议。
摘自 rt 轨道交通
近日,全球首个政府公开支持的全域旅游公链项目 thn,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人民政府石埠街道办的协助下,帮助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示范单位美丽南方完成链改方案,实现首个实景落地应用。
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概况:位于“一带一路”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总体规划面积为 69.75 平方公里,自成立以来美丽南方在广西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蓬勃发展。目前,美丽南方规划区有特色农业示范区 3 个,入驻企业 60 多家,各级财政资金累计投入近 8 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18 亿元,主要投入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有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青瓦房民俗风情、古村落体验等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项目 8 个,面积 8000 亩。
thn 帮助美丽南方完成链改的方案内容:美丽南方资产通证化,园区内实现 thn 通证流通、投放thn 通证 atm、智能售货机、无人商店、自动售票机、智能物流柜、开发 dapp 电子钱包,完成一站式通证支付,搭建线上线下商城,开发 vr 游戏 dapp 等。
美丽南方实体资产将作为 thn 未来发展全域旅游产业的支撑。此次美丽南方通证经济模型的接入只是 thn 建设全球全域旅游资产的生态圈的第一步,thn 未来将以美丽南方在农业旅游的影响力为依托,不断接入越来越多的生态场景,从而让区块链技术服务于更多的全域旅游产业,实现技术服务于实体的国家级战略。
摘自 今日头条
“五位一体”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其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在全域旅游视角下,通过旅游产业的带动,乡镇需要有效发展,特别是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在指标选取上,根据“五位一体”理念,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范畴选取。选取指标的目的是,能够更好地说明在全域旅游发展中,乡镇在这些方面的发展。
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为全域旅游下的乡镇综合发展提供支撑。
在经济上:着重体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全域旅游下,表现为旅游产业对乡镇经济的推动作用。考虑乡村、乡镇地区的发展实际,为更好地体现旅游产业的融合带动作用,在指标选取上,选取旅游项目建设、农民旅游产业收入。
在政治上:着重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全域旅游下,如何实现乡村、乡镇的政府职能转变,在指标选取上,选取乡镇机构改革、村级事务员整合。
在文化上:着重体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在全域旅游下,乡村、乡镇地区怎么开展文化载体建设,在指标选取上,选取村农家书屋、村文化礼堂等文化设施、民俗文化和活动。
在社会上:着重体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在全域旅游下,如何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在指标选取上,选取旅游咨询点(医疗点)、旅游服务投诉点和旅游集散中心。
在生态文明上:着重体现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在指标选取上,选取环境卫生整治、保洁包干制度和公共厕所革命。
国家三大部委的政策中提出要培育 1000 个左右特色小镇,而不是要打造或建设特色小镇。小镇的思维更多的应以时间线为准则,而不是以形态线为准则,即更应关注小镇发展、打造产品、产业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是一个小镇的形态或者外貌,应有别于传统的地产开发、社区打造。
很多旅游特色小镇的构建模式更多的是形态性功能模式,首先觉得做旅游赚钱,或者做特色小镇赚钱,然后去做旅游规划策划,再拿去财务判断,如果发现贵了,投资回收不了,然后重新调整之后再做预估盈利。如果发现盈利不够再改,然后建设运营,这样其实比较乱。该模式是一部分特色小镇的传统模式,也就是用地产思维打造小镇。这个模式更过关注的是形态或者某个产品,类似于户型或者配比,模式存在一定问题。
而合理的方式应该先评估自己的资金量,即能拿到相对低成本的资金和预投入的资金,然后进行合理的市场调研分析,再进行业态比例的研究。要先把内容设计好,然后再去规划设计,再去做产品设计、投资测算,以及建设和运营。
这两条线里面的内容相近,但时间顺序不一样,上半部分关注的是形态,下半部分关注的是流程。流程是决定整个特色小镇开发过程中的核心命运。
美丽长三角,既要大城繁华,也要小镇特色。在 2016-2018 年公布的三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沪苏浙皖共有 119 个“小镇”上榜,以“小而美”的形态散落大地,以“特而强”的业态新声夺人。
钟灵秀,美在生态。浙江丽水莲都,穿行于一个个古村落,仿若置身于一幅幅山水画中,1500多年的历史在通济渠水流淌,瓯江两岸滩、屿、岛、林等自然风光与堰、港、坝、村等人文景致相互映衬,这便是古堰画乡。写生、摄影者络绎不绝,碧湖入画、青林入镜,游人自成一景。
筋骨健,富在产业。江苏泰州泰兴,一曲“黄桥琴韵”奏响“爱乐之城”,这只有 20 万人的小镇,是全球最大的提琴生产基地,年产各类提琴 70 万只,占国内市场 70%、世界市场 30%。黄桥人不仅擅制琴,还会拉琴、爱品琴,从制造之乡到艺术之乡,以乐器为业,音乐为魂,谱写“无处不琴,无事不韵”的雅篇。
意韵长,根在文化。安徽宣城绩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沉淀“文城古韵”,古道古祠古民居,徽墨徽戏徽风味,涌动“无徽不成镇”的乡愁文脉,流传“无绩不成街”的商业文明。
特色小镇灵动与悠然的背后,是产、城、人、文的融合发展。浙江杭州,云栖小镇坐落西子湖畔,科创为核开启云计算数字产业传奇;江苏南京,中国首个“国际慢城”高淳桠溪,续写远离车水马龙的“从前慢”;安徽黄山,“一万名知青,十万亩大山”茶林场,激扬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浙江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戏剧节让千年古镇焕发新生活力。
而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特色小镇风起时,一朝云集又星罗。
摘自 今日头条
从智慧城市的概念不难发现,在智慧城市中,对人类生活起到重要影响作用的主要是智能化的电气化设施以及智能建筑。智能建筑不仅仅是智能技术的单项应用,同时也是基于城市物联网和云中心架构下的一个智慧综合体。
面对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作为智能技术与智慧应用的有机结合体的智能建筑,究竟会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
1、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的扩展。智能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智能建筑的基本特点。智能技术通过非线性控制理论和方法,采用开环与闭环控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控制相结合的多模态控制方式,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提供图文并茂、简单直观的工作界面;通过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对人的行为、思维和行为策略进行感知和模拟,获取楼宇对象的精确控制;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变结构的特点,具有自寻优、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和自协调能力。
2、城市云端的信息服务的共享。智慧城市中的云中心,汇集了城市相关的各种信息,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等方式,为智能建筑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与应用服务。因此智能建筑要具有共享城市公共信息资源的能力,尽量减少建筑内部的系统建设,达到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物联网是借助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智能建筑中存在各种设备、系统和人员等管理对象,需要借助物联网的技术,来实现设备和系统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远程共享。
摘自 今日头条
近年来,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智慧建筑正成为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力量。实际上,智慧建筑不等同智能建筑,智能建筑和智慧建筑都是建筑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建筑的智慧程度划分,可大致分为传统建筑、智能建筑、智慧建筑三个阶段。
智慧建筑市场规模不容小觑。无论是新建建筑,还是改造建筑,智慧建筑的市场规模都不容小觑。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预计,2016-2020 年,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继续保持 30%左右的增长,到 2020 年或可达 6400 亿元。而在未来几年,智慧建筑、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都将成为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从建筑的类型划分,我国智慧建筑主要以商业建筑、办公建筑和住宅建筑为主。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2018-2022 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智慧建筑中,华北占比最大,达到 33.4%;其次是华东,占比 28.5%;华南的份额占比为 20.4%。这三大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是我国主要智慧建筑的集中地。
虽然智慧建筑的市场规模巨大,但智慧建筑在推广或普及的过程中,仍有许多关键点需要突破,不仅是对技术的要求,还有相关方面的协调配合,以及最重要的是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我国智慧建筑的建设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摘自 千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