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控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j9九游会官方

j9九游会官方-j9九游会直营
en

行业动态研究简报(第35期)之三:智慧轨道&智慧旅游&智能建筑

date | 2018.09.26    作者 |

重磅来袭!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新意见“52 号文”正式发布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 号)”正式对外印发。相比原来的 81 号文,52 号文主要变动如下:

  1、“人口”,数字没有改变,但把“城区人口”变为“市区常住人口”;

  2、国内生产总值,地铁门槛由原来的≧1000 亿元,变为≧3000  亿元;轻轨门槛由原来的≧600 亿元,变为≧1500 亿元;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铁门槛由原来的≧100 亿元,变为≧300 亿元;轻轨门槛由原来的≧60 亿元,变为≧150 亿;

  4、资本金比例,52 号文明确政府财政性资金比例:除规划明确采用特许经营项目外,财政资金不低于 40%,严禁以各类债务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

  5、规划期限,52 号文要求 5-6 年;

  6、有轨电车,81 号文无要求,52 号文提出省级发改部门负责审批;

  7、地方政府债务,81 号文无要求,52 号文严禁通过融资平台公司或以 ppp  等名义违规变相举债,列入政府债务风险的城市,暂缓审批新项目;

  8、轨道交通企业债务,81 号文无要求,52 号文要求负载率过高,暂停开工新项目;

  9、责任主体,81 号文无要求,52 号文要求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城市主体。

摘自 轨道交通网



上半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市场简要统计与分析

  its114 对 2018 上半年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项目进行初步统计,主要是轨道通信、综合监控以及公安消防通信三个方面,诸如门禁一类的没有统计在内。

  统计显示,近半年我国轨道交通综合监控项目市场规模约为 43.26 亿,项目数总计为 32 个,涉及全国 13 个省和直辖市,市场主要集中在深圳、成都、杭州、青岛、郑州等城市。

  中控信息入围我国轨道交通综合监控市场前三甲。数据统计显示,近半年来我国轨道交通综合监控市场涉及企业约有 16 家。其中海信网络科技、中控信息、河南辉煌科技以及深圳达实智能都在本地市场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本地中标项目多,金额大。

摘自 智慧交通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新增投资额分析

  智慧城轨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装备水平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多种新技术的不断投入使用,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城轨云技术以及互联网支付技术等智慧城轨已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

  全自动运行系统、城轨云技术以及互联网支付技术是智慧城轨的主要技术。智慧城轨在建设期的建设成本较非智慧城轨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从全寿命周期成本考虑,智慧城轨在增加建设成本不多的情况下,不仅减少运营成本,而且增加乘客舒适度、运营安全性,减少乘务人员数量和劳动强度等,具有显著优势。

  采用智慧城轨后,土建、系统及车辆增加投资均较少,且从全寿命周期成本来考虑,运营成本要降低很多。对于一个线路长度 20km左右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采用智慧城轨后,总投资增加约3 亿元。智慧城轨作为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代表未来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方向,将促进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运营管理智能化程度。

摘自 搜狐网



提速轨道交通建设 加快融入大杭州都市圈

  “大湾区”建设、拥江发展、迎亚运、融杭先行区、都市圈乃至城市公共交通状况的改善都离不开包括高铁、轻轨、地铁等在内的轨道交通的重要支撑。

  利用杭黄高铁带来的机遇,加快融入大杭州都市圈。杭黄高铁是长三角城际铁路网的重要一环, 通车后,将成为中西部地区与沪浙联系的便捷通路,形成贯穿浙西、皖南的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杭黄高铁通车后,将形成杭州和周边县市“半小时核心圈”和“一小时城市生活圈”,有利于西部沿线城市进一步对接杭州“拥江发展”战略,有效承接杭州企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转   移,更好地“融入杭州、接受辐射”。

  完善地铁规划,构建融杭先行区。地铁建设可谓杭州城建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长、涉及面最广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要实现东洲、江南融入杭州、加快发展, 离不开地铁的连接和牵引作用。将杭州地铁延伸至富阳银湖、东洲、江南,并形成闭环,有利于推动富阳拥江发展,真正打造杭州国际化大都市。

  将城市老旧铁路改造为大都市区“快轨”。“拥江发展”战略实施将对杭州的城市功能布局、城市结构、城市形态、城市交通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大湾区”战略、“拥江发展”战略实施,目前的杭州重大交通设施布局不能适应杭州大都市建设,需要加快谋划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网, 推动将城市老旧铁路改造为大都市区快轨的规划。

摘自 杭州网



全域旅游当令游客“全域满意”

  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和深化,让旅游业的升级发展进入全新阶段。全域旅游对于拓展旅游空间、深挖旅游潜力,提升旅游品质和丰富旅游体验,推进各地旅游业平衡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然而,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只重视概念炒作、资源开发和项目打造,各项服务保障和市场监管必须同步跟上。

  努力做到开发一个、完善一块、满意一方。

  随着游客观念的变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品质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粗放型的     旅游经营模式、搭个门楼便开始卖门票的运营标准已不适应当前游客的“品味”和需求。

  全域旅游呼唤全域服务和全方位的监管。全域旅游让旅游业开发建设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但是也对旅游服务和监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及新挑战。各地在布局全域旅游、挖掘旅游资源、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及项目的同时,必须将旅游品质和游客体验置于首位,不能重硬件、轻软件,留住回头客和好口碑才行。同时要全面推进旅游市场监管,对各种欺客宰客现象实行“零容忍”。

摘自 凤凰网



特色小镇建设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

  警惕美国式“规模经济”,借鉴欧洲式“大师经济”。目前绝大多数的特色小镇建设将房地产建设中的美国模式拿来现用。“有小镇无特色”、“有规模无质量”的现象较为严重。特色小镇建设在关注“美国模式”基础上,应更多地关注“欧洲模式”。

  欧洲模式主打产品的高附加值和“小众市场”,强调专业市场和纵深生产,以此实现可持续发展。欧洲经济在实现工业化后,没有像美国那样走规模经济的道路,而是定位于“小市场”,选择“大师经济”,即“人才 自然资源=大师经济”,这是由分工驱动的专业化经济模式。“大师经济”成就了范思哲等延续数百年、富甲全球的“家庭帝国”。大师经济和后福特产业集聚,树立了当地 特色,解决了当地就业。

  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在“欧洲模式”上下功夫:

  1、打破传统思维,培育基于“大师经济”的特色人才经济。特色小镇中特色的源泉是人,基于技艺、基于“大师”,并辅以资本和技术。

  2、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激活发展原动力。特色小镇之所以有特色,在于传承,而不在于扩张。     特色小镇建设,首先需要对资本投入和技术注入进行再思考和再平衡。

  3、遵循“自然主义”,传承比较优势。当前很多特色小镇遵循的是“营造主义”思路:通过再造的建筑设计、高强度的资本投入建设特色小镇。

摘自 同花顺财经



浙江特色小镇:转型升级新平台

  2015年,浙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目前已形成“首批 2 个省级特色小镇、三批 106 个省级创建小镇、两批 64 个省级培育小镇”的特色小镇格局。

  浙江特色小镇以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独特气质,成为实现创新创业者梦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动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平台。

  地理信息小镇--“聚”出新天地。位于湖州德清的地理信息小镇,眼下正忙着筹备今年 11 月要在小镇举行的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这是联合国主办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内容最丰富的地理信息大会。

  以打造国际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区为目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从 2015 年全面启动建设。目前已聚集 170 余家国内顶尖的地理信息企业,逐步形成一条涵盖芯片研发、装备制造、数据生产、产品开发、软件研制和信息服务的完整地理信息产业链,研发出超长航时无人机、新能源车辆信息平台等一批德清“智造”的尖端地理信息产品。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融”出高质量。位于钱塘江畔的基金小镇,仅仅用了 3 年时间,讲述了中国版“创富故事”。截至今年 5 月,基金小镇累计入驻金融机构 2675 家,总资产管理规模 11200 亿元。今年 5 月,基金小镇正式被评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是全国首个特色小镇类的 4a 级旅游景区。

摘自 新华网



健康是绿色建筑发展重要方向

  近年来,绿色建筑实践工作稳步推进,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理念、认识和需求逐步提升。截至2017 年 12 月,全国共评出 10927 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建筑面积超过十亿平方米。

  健康建筑是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健康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深层次需求,绿色建筑更加关注人的健康。绿色建筑要结合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断拓展内涵和提升质量,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结合国家标准化改革要求,建立新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绿色建筑的产业带动可以化解相关产业产能过剩,促进相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拉动相关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绿色人居的内涵是让城市回归以人为本。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绿色健康的消费需求正快速增长。绿色建造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的基础上,运用智能科技,推动建造业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发展路线。

  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要加强各类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研发、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是将传统建造业升级为先进制造业,依靠 bim 技术打通全专业、全过程的数据链,实现数据传输与共享,从而支撑信息化设计、数控化生产、集成式施工、智能化管理,打造完整、高水平的装配式建筑。

摘自 国际在线



2027 年智能建筑市场新兴商业模式收益达 5820 亿美元

  信息化技术加速商业建筑技术市场的发展。现代暖通空调、楼宇控制系统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其他智能系统为智能建筑市场提供基础设备。

  根据 navigant research 的最新报告,重塑智能建筑市场的新兴商业模式的总收益预计在 2027年增长至 5820 亿美元。智能建筑市场的供应商正在开发商业模式,通过新的增值服务,端到端j9九游会官方的解决方案产品和战略j9九游会直营的合作伙伴关系来扩大市场份额。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供应商正在通过各种j9九游会官方的解决方案做出回应。这些j9九游会官方的解决方案超越与能源相关的优势,包括个性化的居住者舒适j9九游会官方的解决方案、企业层次的商业度量、集成安全j9九游会官方的解决方案和其他服务。

  根据报告,合作战略是扩大商业智能建筑市场产品的关键,没有一家供应商拥有开发完整端到端j9九游会官方的解决方案的所有能力。战略j9九游会直营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使小型供应商能够进入这些市场,利用他们的利基知识来扩大现有技能并提供更完整的j9九游会官方的解决方案。

摘自 智慧城市网
网站地图